光触媒技术介绍
2022-02-24 11:18:43
光触媒产品的应用日益广泛,光触媒技术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。光触媒技术又称光催化技术,是指光触媒材料在一定光线照射下,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,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或物质分解的过程。光触媒技术最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学者藤岛昭发现,其老师为东京大学教授本多健一教授,因此光触媒技术又被称为“本多藤岛效应”。1972年藤岛昭在英国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光触媒技术论文,从此光触媒技术引起了世界众多研究机构的重视,光触媒技术也在随后的时间里迅猛发展。
光触媒原理:纳米光触媒在光照射下,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,形成了电子和空穴,与吸附于其表面的O2和H2O作用,生成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,O2-和羟基自由基·OH,其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能力,能破坏有机物中的C-C键、C-H键、C-N键、C-O键、O-H键、N-H键,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与水;同时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固化病毒的蛋白质,改变细菌,病毒的生存环境从而杀死细菌、病毒,并将细菌病毒的尸体及体内毒素彻底分解。光催化反应过程中,光触媒材料自身不发生变化和损耗,只提供一个反应的场所,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。所以,光触媒技术具有持久性的特点。
目前,较为常见的光催化材料有纳米二氧化钛、纳米氧化锌、氧化钨等。其中,纳米二氧化钛因其无毒无害,物理化学性质稳定,光催化效果优异,在环境清洁如室内空气净化、消毒杀菌、除臭及自洁防污等方面广泛应用。P25纳米二氧化钛为混晶型纳米二氧化钛,易于分散,粒径分布均匀,实用性强,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纳米二氧化钛品类。
上一篇: 中国室内污染有多严重?科学研究告诉你真相
下一篇: 装修污染治理及控制